|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河套文化最典型的代表——阴山岩画

河套文化最典型的代表——阴山岩画

关键词:岩画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阴山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wltzq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057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河套文化最典型的代表——阴山岩画
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    王建平

     巴彦淖尔历史悠久,是灿烂的河套文化的发祥地。河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聚集交融的典型代表,具有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流碰撞的独特的文化特征。
     滚滚黄河、巍巍阴山、浩浩大漠、肥田沃土、森林草原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从几亿年前古生物化石——巴音满都呼原角恐龙化石以及15000年以前的“河套人”,到旧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刻痕——阴山岩画;从《史记·秦始皇本纪 》载“36年(前210),迁北河榆中三万家”移民,到汉唐盛世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频繁的往来;从元明清多民族聚居到如今蒙汉等各民族大团结,河套文化,一个从没有间断的文化丛,充分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人和睦相处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河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匈奴与两汉期间的战争,主战场就在这个地区。整合河套文化资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河套文化是一个大的区域文化体系,包括宁夏、内蒙古的土默特、鄂尔多斯一带,要克服狭隘的地域文化观念。河套有很多的古迹,汉代的居多,特别是磴口一带,乌兰布和沙漠有很多的古城遗址。一定要注意保护开发利用,将来对于文化旅游的开发是极好的资源。河套文化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碰撞与交融的文化体系。要从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文化、历史的角度挖掘整合文化和历史资源。不要单单从水利专业和农业专业的角度看河套文化。”
     在河套文化的众多组成元素中,阴山岩画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杰作。阴山山脉,横亘在内蒙古中部,蜿蜒千里,由大青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和狼山组成,其南临黄河,北靠乌拉特草原,不仅是一条地理分界线,而且蕴涵了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瑰宝。古往今来,先后有荤粥、土方、鬼方、林胡、娄烦、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游猎驻牧 ,演出了一幕幕鲜活生动的历史活剧,同时,也在阴山的山岩之上,研磨与镌刻了数以万计的岩画,以艺术的形象描绘了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画卷,记录了远古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先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反映了人类发展史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人们的宗教信仰、心理活动以及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岩画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造型艺术,已经成为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授经验的主要方式,并且一代代地流传下来,以形象和符号成为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和媒介。
     阴山岩画不仅是我国已发现的岩画中题材最为广泛、内容最为丰富、艺术最为精湛的岩画,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丰富和发现最早的岩画。早在公元5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便多次提到阴山西段狼山地区的岩画。阴山岩画的发现是追溯河套文化和我国北方民族发展史的一件大事。阴山岩画据粗略估计有5万幅之多,这些古老的岩画,除了本身就是文化遗产之外,更是极珍贵的历史资料,对文化历史研究意义重大。被誉为“中国岩画之父”的盖山林先生通过几十年的研究认为:人类在有书籍之前,我们的远祖曾经通过歌传口授,通过在甲骨上刻字,在青铜器上铭文,在陶器上刻绘符号,来记录历史事件。但古人留给今人的痕迹,只是漫长浩瀚历史中的一簇浪花、几片涟漪,今人无法从中探得历史的全貌。然而岩画恰恰弥补了这种缺憾。地球的表面,宛如一块无边无际的画布,只要那里有古代人类居住过,并有适于作画的石料,那里就会有岩画。岩画遍布于全世界的各个角落,以图像的美术形式记载着人类4万年的历史。它以古朴、粗犷、凝炼的画风和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直射或折射,表现了永不再现的远古,从生产生活、群体活动、宗教萌芽、心理状态、审美取向、自然观等方面展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活动,成为文化人类学、传播学、民俗学、美学、原始宗教史、美术史、艺术史、民族史等多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堪称想象宏丽、感情浓烈、造型生动简朴、意境深邃的形象性史诗。岩画以全球性的宽度和历史性的深度,生动地记载了人类的生存活动。
     现在发现的阴山岩画,主要分布在西起阿拉善左旗,经磴口县和乌拉特后旗南部,东至乌拉特中旗,东西长340公里、南北宽约60多公里的地域,主要在狼山一带。狼山南面即河套地区。生活在那里的“河套人”已能制做细石器,应是磨刻岩画的得心应手的工具。可以想见,在阴山岩画中的那些反映原始狩猎生活的作品,应与“河套人”有某种联系。作为我国岩画发祥地之一,阴山岩画内容有动物、人物、飞禽;人物的活动有狩猎、乘骑、放牧、舞蹈、征战、巫师做法、交媾以及男根女阴、手足印、蹄印、帐篷、车辆、日月星辰、圆穴、大量的符号、标记等。阴山岩画制作方法主要有磨刻法、敲凿法、划刻法,另外有少量的绘制法,其中以敲凿法为主,磨刻法仅限于早期,是石器、青铜器和后期铁器工具创作的艺术杰作。
     阴山岩画多少年来深藏于大山之中,一直没有引起外界广泛重视和关注,与其重要的文化学术价值和地位极不相称,而且时刻面临自然剥落毁损和人为盗抢流失的濒危境地。为加强阴山岩画研究与保护,让阴山岩画这一珍贵人类文化遗产早日走向世界,更好地弘扬河套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一直在思索编辑出版一套大型丛书《阴山岩画》,这样不仅能够使国内外的研究者都能够直接观赏到精美的岩画,唤起人们对阴山岩画的关注与保护意识,更能使之成为流传千古的著作,使阴山岩画永远留存于书籍之中。在这方面,北方民族大学对于贺兰山岩画的保护与研究有过非常成功的先例。2007年9月16日,我率市内有关人员作为巴彦淖尔的代表同北方民族大学的张春雨校长、闵文义副校长、束锡红教授及上海古籍出版社王兴康社长、府宪展主任就筹备和编纂出版《阴山岩画》进行了商谈,三方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合作兴趣,并于2007年9月18日在巴彦淖尔签订了《阴山岩画》的编纂出版协议。
     协议签订后,立即对《阴山岩画》的考察研究细节进行了商定,决定由三方共同组成考察小组,对阴山岩画进行全面、系统、详尽的考察。2007年10月18日,项目组成员二十余人,分成拍摄组、数据采集组和线描图组,正式进山开始了数据资料的采集工作。
     考察工作是异常艰苦的。考察队员要对发现的每一幅岩画进行拍照、拓片、线描,还要对岩画进行定位,做好记录,力求制作出一幅详尽的阴山岩画分布图,为以后的研究与考察提供原始资料。由于山地条件及当地气候所限,野外作业的有效时间并不多。队员们争分夺秒抢抓进度。早上七点多进山,天黑下山,中午在山里以馒头、榨菜、火腿肠就着山泉水为午餐,十几天洗不上热水澡,其艰苦程度与工作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除了生活的不便,考察工作更多的是经常面临各种危险。阴山山脉山势险峻,阴山岩画多分布在陡峭的悬崖上,一个人工作需要几个人在周围保护,稍不留神就可能坠落山崖。特别是从驻地到岩画点的路程很远,基本没有路,完全是在荒山野岭中行走。在工作期间,先后有两名同志负伤。但是,项目组全体并没有为此而退缩。在许多重要的岩画面前,队员们临危不惧,团结协作,冒着高空晕眩和体力透支带来的危险,在悬崖峭壁上,双手脱离崖壁,调焦和拍摄,丈量和记录,铺纸和着墨,进行精准的拍摄、拓制和测量。充分体现了全体队员对事业的执着精神和过人胆略、高超技艺。
     从第一次进山,到2008年10月基本完成项目计划止,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上万幅岩画的拍摄、拓片和线描工作,累计野外行程5000公里,完成了阴山岩画绝大部分有代表性分布点岩画的拍摄、线描和拓片工作。同时用200个工作日完成了野外普查资料的室内整理工作。此外,项目组还新发现了默勒赫提沟新发现6处大的岩画分布点,新发现岩画500余幅,第一次对中蒙边境毛都乎热沟的岩画进行系统拍摄拓描,出版大型阴山岩画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完成如此大的工程,除了项目组的共同努力和无私奉献,我们不能忘记来自领导、社会各界对保护阴山岩画的高度关注和顶力支持。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对阴山岩画的研究与保护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继2006年6月,阴山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在财力十分微薄的情况下,启动了阴山岩画大型抢救性普查与保护工程。2007年8月,成立内蒙古阴山岩画保护与研究学会,在开展对阴山岩画的保护与研究、组织相关活动、加强与国内外有关文化保护研究机构的联系与交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质性进展。2007年10月,开始了全面的抢救性保护普查工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阴山岩画抢救性保护万人签名活动、主题晚会宣传活动,组织了岩画普查队,在大学生中发展了一批保护岩画的志愿者,普及岩画知识,宣传保护岩画的重要性,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为了进一步推动阴山岩画的保护与研究,扩大阴山岩画的影响,市委政府专门确定2008年为阴山岩画年,围绕阴山岩画内容开展一系列国际学术研究考察及相关研究活动,提出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设想。在保护方面采取文物保护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及高科技手段应用等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除了搞好普查外,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6月投巨资在磴口县格尔敖包沟岩画保护区建成了视频监控系统,这是世界上首个为保护岩画而设置的视频监控系统,受到了国内外岩画专家及爱好者的好评。2008年6月,举办阴山岩画国际科考周活动,邀请来自美国、荷兰等11位国际岩画专家对阴山岩画进行考察,并作了学术报告。特别是2008年10月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河套文化研讨会,其会议主题就是阴山岩画的保护、研究与整理,会议上国内外专家对阴山岩画的保护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专门提交了阴山岩画研究学术论文,推动了阴山岩画的研究。
     岩画是人类孩提时代的天才创造,先民运用石刻图形,生动地记载了洪荒年代的社会理想和现实生活,展现了开天辟地时期风萧马嘶的壮丽画卷。这是将近一万年前后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极为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值此《阴山岩画》即将出版之际,回首整个过程,不禁使人感叹,千古岩画、莽莽阴山,怎能不使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项目考察组全体成员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精神,来自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无数力量的汇聚,才有今天《阴山岩画》的出版。
     阴山苍苍,黄河滔滔。在阴山与黄河的见证下,一代又一代的河套人创造了河套平原上辉煌灿烂的文化,使得河套文化源远流长。文化遗产是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
     中国的岩画资源远胜于欧洲,但是其研究远远没有建立成熟的体系,其保护也远远没有做到全民参与和有效监管。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利于促进民族间、地区间、国家间文化经济交流。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市、构建和谐巴彦淖尔的进程中,保护文化遗产,保持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传统,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优势,必将大大增强巴彦淖尔综合实力。事实证明,文化遗产正日益成为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宝贵资源,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巴彦淖尔市与北方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出版这样的大型图书,必将进一步推动河套文化、河套文化品牌建设,促进巴彦淖尔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也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我们相信今天所做的事不是任何个人的,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千秋功业。
     因为岩画,我们巴彦淖尔人与北方民族大学的专家学者、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老朋友相聚于此。古人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相信我们因岩画而结识,也必因岩画而收获更美的秋天。美丽富饶的巴彦淖尔张开双臂欢迎国内外的新老朋友,厚重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作为我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2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