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河套汉语方言词汇的构词方式及特点

河套汉语方言词汇的构词方式及特点

关键词:河套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河套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wltzq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01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方言在生成和体现区域文化特点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区域文化不能不研究区域方言。刘先普先生在《浅谈河套方言在河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一文中,以实证的方式对河套方言独特的魅力及对繁荣河套文化的贡献作了精到的阐释。本文拟从语法的视角,就河套汉语方言词汇的构词方式及特点作一描述性的简析,以期对河套方言的特色作进一步的管窥。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通过对某一区域语言词汇构成方式的分析,可以对某一区域语言的面貌及特色有更深入的揭示。由于河套地区具有移民性、融汇性的特点,决定了河套方言的交融性、多样性。但又由于晋语区移民的先入性和多数性,河套方言的基本面深深打上了晋语方言的烙印。当然,在与其他区域移民包括和蒙古族人民长期相融共处和语言交际中也有所发展变化。

    河套汉语方言词汇在构词上主要有以下较为特殊的方式。

    一、析音词

    析音词又叫分音词、“嵌l词”,是一种第一字读入声,第二字读l母的双音节连绵词。它没有书面形式,但大部分可以在古今汉语中找到对应的单音词,少数还有对应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构词方式:

    1.P—l—  卜浪(棒)  卜拉(扒)  卜烂(绊)  卜来(上声 摆)  卜楞(阴平 蹦)  卜楞(笨)  卜捩(阴平 滚来滚去)  卜捞(阴平 拨)

    2.P‘—l—  扑箩(去声 笸箩)  扑篮(盘、笸箩 扑楞甩头)  扑拉(同卜拉)

    3.K—l—  圪拉(去声 罅、缝隙,又称黑拉)  圪(角、旯旮) 圪榄(杆)  圪塄(埂、田埂)   圪梁(冈) 圪老(搅)  圪料(翘)  圪溜(弯)  骨隆(滚)

    4.K‘—l—  克郎(阴平 腔)   克良(阴平 别扭) 窟垒(阴平 一种食物)   窟联(阴平 圏、圐圙)

   5.X—l—  黑拉(去声 罅、缝隙)  黑浪(巷)  黑楞(摇晃)  忽咙(喉咙)  忽栾(环、液体浸渍后留下的环状印迹)  忽路(昏迷、糊涂)   忽拉(划)忽溜(去声 光滑)

    此外还有为数不多的其他形式,如“t—l—” 的溜(提、提溜)、“t‘—l—”突罗(陀、圈)、 “ts—l—”仄楞(倾斜)、“ts‘—l—”撮摞(拾掇、打)等。

    上述析音词在语音上有一些较为明显的特点,如第一音节的声母主要是塞音,只有少数檫音和个别塞檫音;前后音节联系得十分紧密,整个词语发音短促;词重音在第二音节上,第一音节比第二音节短得多,在发音较快时,第一音节可以只发略为浊化的声母,省略韵母,但并不影响表义。

    从语义上看,这些析音词大部分是指称具体的事物、动作、性状的,有的词之间具有明显的语义联系和词源关系。如“卜来”与“卜捩”都有来回动的意思;“圪溜”与“圪料”都含有弯曲的意思。

    析音词的历史非常古老,究其来源,一般认为是上古汉语辅音的遗迹。

    二、叠音词

    通过叠音和词的重叠构词,是汉语词汇构成的一种普遍现象。但在河套方言中有一些叠音词又别具特色,主要体现在叠音名词、叠音量词、特殊的叠音动词和形容词上。

    1.叠音名词。

    (1)AA式:

    盒盒  碗碗  窟窟  帘帘  牛牛  娃娃  嘴嘴

    (2)ABB式:指头头  柴棍棍  豆荚莢  毛眼眼  喜鹊鹊   倒衩衩

    (3)AAB式:游游风  花花布  蚊蚊草  沙沙地  和和饭  嘴嘴烟

    (4)ABCC式:螺马蛛蛛  肚卜脐脐  白毛虎虎  猴毛旦旦  指头肚肚  毛花眼眼  圪淘虫虫  细麻绳绳

    上述叠音名词在语义上都含有表示细小、喜爱、亲切的修辞色彩,多指称较小或令人喜爱的对象,在少年儿童中使用频率较高,这是普通话以及许多方言中所没有的。

    2.叠音量词。叠音量词都是AA 式,如:一根根  两盘盘  三捆捆  四把把  五堆堆  半瓮瓮  一伙伙

    叠音量词大多是表集体且模糊的数量。在语义上与叠音名词的特点相同,指称较小的量。

    3.叠音动词。通过动词重叠表示尝试态,普通话和许多方言都是如此,但下面 ABB 式的叠音动词则是河套方言所特有的:戏耍耍  逗耍耍  藏迷迷  打能能  打转转

    这些叠音动词的结构均为支配式,表尝试态,并含有表小的色彩,多指幅度较小或令人感到舒服愉快的动作行为,其中不少是儿童游戏、语义特点和叠音名词一脉相承。

    4.叠音形容词

    形容词重叠表示程度的加强是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极为普遍的现象,但下面的叠音形容词则是河套方言的一个特点,其构成形式主要有:

    甲:ABB  麻阴阴  虚饱饱  瓦灰灰  二细细  二岁岁

    乙:不BB  不大大  不深深  不高高   不胖胖  不快快

    甲组含有表小的色彩,描写程度较轻的状态。乙组是形容词重叠后加“不”否定,“不BB  ”表示“不很B ”,也有程度减弱的附加意义。

    丙:圪(忽)BB  圪尖尖  圪铮铮   圪弯弯  忽少少  忽沙沙

    丁:A格(忽)BB  胖格墩墩  甜格丝丝  光不溜溜  酸不叽叽 甜忽腻腻  轻忽缭缭 

    丙、丁两组: 尽管语义色彩是表示程度加强,与普通话“ABB”式类似,但因包含了河套方言中特有的前缀和中缀,其构词方式与普通话的“ABB”式有所不同,应看作是河套方言的特殊叠音形容词。

    三、圪头词

    圪头词是以“圪”打头的词。“圪”在书面上无固定的字形,有多种写法。在河套方言中圪头词数量较多,按构成形式可分为单纯圪头词和派生圪头词两类。从词类上看,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五类。

    1.单纯圪头词

    单纯圪头词数量较少,是河套方言析音词的一部分,一般没有书面形式。

    (1)名词:圪崂  圪塄  圪拉  圪榄

    (2)动词:圪老  圪撩  圪遛  圪里

    (3)形容词:圪溜  圪料   

    单纯的圪头名词都指具体对象,尤其是自然、地理现象,本身没有什么特殊的色彩。不过可以重叠后一音节构成“圪BB”式如:“圪崂崂”、“圪塄塄”、“圪拉拉”,重叠后具有表小的色彩。单纯的动词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色彩,可以重叠为“圪B圪B”式表示尝试态或短时态,如:“圪老圪老”、“圪遛圪遛”。

    2.派生圪头词

    派生圪头词数量较多,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

    (1)名词:圪蛋  圪桩  圪疤  圪杈

    圪头名词常见的变化形式是“圪BB”式如:“圪蛋蛋”、“圪桩桩”、“圪疤疤”,具有明显的表小、表爱的色彩。

    (2)动词:圪挤  圪嚼  圪抓  圪捣  圪躺

    派生动词绝大多数词根可以独用,只有数量很少的如“圪趁、圪欠、圪谄、圪侈”等不能独用。与名词不同的是派生圪头动词在基本意义之外还含有附加意义,试比较:“圪捣”与“捣”、“圪搅”与“搅”、“圪摇”与“摇”,虽然基本意义差别不大,但附加色彩不同。基本词属中性,派生词具有表小色彩,所指称的动作幅度较小,或时间较短或动作幅度较轻。

    (3)形容词

    甲:圪堆  圪弯  圪朽  圪腻  圪扁

    乙:圪晃晃  圪铮铮  圪崩崩  圪轰轰

    丙: 圪拐圪拐  圪摇圪摇  圪兴圪兴  圪拧圪拧

    甲组形容词多是对指称对象进行一般性描写,属性质形容词。乙组形容词在描写性状的同时含有量的附加意义,所表状态的程度较高,属于状态形容词。丙组形容词是由圪头动词加以重叠后转化而来的,表示某种状态。

    (4)量词:圪瘩  圪抓  圪绺  圪节  圪堵

    上述量词有的是专职的,有的则与名词兼类,与名词一样可以重叠词根,含有表小的意味,指称较小的量,如“圪绺绺”、“圪节节”。

    (5)象声词

    甲:圪嚓  圪噔  圪嘣  圪咚  圪叭

    乙:圪炸炸  圪噌噌  圪噔噔  圪吱吱

    丙:圪叭圪叭  圪嘣圪嘣  圪噔圪噔  圪噌圪噌

    上述象声词甲组是基本式,乙组是由甲组的词根重叠演变而来的,丙组是甲组的重叠式。较之基本式,后两组在表义上有程度加大的意味。

    圪头词是河套方言词汇语法的主要特点之一,其源于晋语方言词汇。近现代随着大量晋语区移民在河套地区生息繁衍,以及民间艺术尤其是二人台、爬山调的流行,特色鲜明语义丰富的圪头词更是广为流传,成为河套人民日常普遍使用的交际用语。

    四、蒙语借词

    河套方言区地处蒙汉杂居区,长期以来蒙汉人民相融共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在语言上也互有影响,不少人蒙汉语兼通,在语言交际中蒙汉语词汇交互使用的情况也不为罕见。河套汉语方言在词汇的构成上也受到蒙语的巨大影响,最突出的是蒙语词语的借入。如:

    忽拉盖:蒙语指贼。河套方言既指小偷,又指骗子、坏人,又叫“贼忽拉”,是汉语语素“贼”与蒙语借词结合起来构成的词。

    突罗盖:蒙语中“头”的意思,河套方言中也常用指“头”。

    叨拉:蒙语原指发音,出声,汉语借词指聊天。

    虎不拉儿:蒙语原指细小的、珍贵的,河套方言里是一种鸟的专称。

    此外还有如“那达慕”、“淖尔”、“敖包”、“脑包”等。至于用蒙语命名的行政建制和地名则更为普遍,如苏木、嘎查、浩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甘其毛都口岸等等。

    河套方言中的蒙语借词、蒙语地名带有鲜明的区域地方色彩,反映了河套地区独特的文化历史和现状。同时也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影响融合,蒙汉人民和谐共处的有力佐证。

    五、方言四字格

    河套汉语方言词汇中有大量在老百姓中广为使用表现力极强的口头成语,这些口头成语多由四字组成,称之为方言四字格。方言四字格的构词形式丰富多样,其结构颇为复杂,既有各种类型的组合式,又有形式多样的派生式,以及其他杂式结构。容纳了方言中的析音词、圪头词、忽头词、日头词和其他的口语词。这里只列举其中几种常见的构词形式,从中了解一下河套方言四字格的特色。

    1.“A 眉B眼”式:光眉俊眼  傻眉愣眼  鬼眉溜眼  瘫眉信眼

    这种形式的四字格,河套人张口就可以说出几十个。

    2.“ A不 BC ”式:灰不愣噔  黑不溜球  酸不拉叽  软不拉叽   寡不溜丢

    3.“A 不 BB ”式: 灰不塌塌  灰不杵杵   光不溜溜  傻不叽叽  板不塌塌  辣不酥穌

    4.“A 圪 BB ”式:白格生生  热格洞洞  凉格阴阴  胖格墩墩  脆格铮铮

    5.“A 忽BB ”式:甜忽腻腻  薄忽缭缭   绵忽塌塌  硬忽沙沙  

    6.“圪B 圪B ”式:圪摇圪摇  圪爬圪爬  圪挤圪挤  圪扭圪扭  圪兴圪兴  圪嘣圪嘣

    7.“圪BCD ”式:圪溜把弯  圪搐打旦  圪丁溜旦  圪嘀半塌  圪堵流星  圪怂连天  圪倒麻爬

    河套汉语方言四字格修辞色彩极其浓烈,从语义上看,这些四字格多通过描摹、引申、比喻、夸张等方式表义,其中尤以描摹最为突出。因此,在运用上就具有意义的具体可感性、形象的丰富多样性、适用对象和语言环境的特定性。由于四字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口语色彩,感情色彩鲜明,修辞效果明显,因此,在河套地区口语中广为使用,在河套汉语方言词汇系统中 具有独特的非常重要的地位。

    除上述构词形式外,河套汉语方言中较特殊的还有由“忽”和“日”构成的词汇,称为“忽头词”、“日头词”。如:

    忽头词:忽咙  忽路  忽栾  忽煽  忽点  忽搅  忽兴  忽沙沙  忽赛赛  忽哨哨  忽喃喃  忽悠悠  忽触触

    日头词:日鬼  日哄  日粗  日噘  日馕  日怪  日能  日精  日灵  日脏  日玄  日恶

    至于河套汉语方言中诸如“咬喃”、“定猛”、“待要”、“圪泡”、“老秧”、“失特”、“扑坎”、“二孟唐”等词语更是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所罕见的。

    河套汉语方言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其构成形式独具特色,异彩纷呈。在河套地区有着非常强的生命力和再生力,在广大群众中口口相传,广为使用,使河套方言成为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一支长盛不衰的奇葩。河套方言与河套文化的结合,不仅使河套文化的区域特色更加鲜明,而且也极大地丰富和促进河套文化的发展。 (作者系河套大学校长、教授)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2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