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浅谈河套二人台的艺术特色(一)

浅谈河套二人台的艺术特色(一)

关键词:二人台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河套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wltzq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61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河套二人台属于移民文化,而且是西口文化的重要载体。

    清朝道光、咸丰以后,许多地商来河套开渠垦殖,由于土地开垦的多了,粮食收成逐年增多,人民的生活也好起来。其时,山西、陕西北部贫瘠地区的农民,走西口来河套地区谋生,安家落户,他们也将民歌、二人台小戏传入河套。

    二人台的风格流派有“西路”与“东路”之分。西路二人台主要流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陕北榆林地区和山西忻州地区;东路二人台主要流于乌兰察布、山西雁北地区和北张家口地区。

    二人台在内蒙西部河套地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她的“土”观众、“土”演员、“土”台子、“土”语言,形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朴实的故事情节,悠扬的旋律音调,热情的表演手法,亲切的方言道白,唤起了广大人民对她的喜爱。“走不完的西口,打不完的樱桃”,“你拉胡胡我吹枚,咱俩抖上一段二流水”,这些广泛流行的民谣,说明了二人台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基础,她在群众中扎根,又在群众中开花、结果。

    二人台传入河套后,经过60余年的传承、演变,并和河套民歌、蒙族民歌碰撞、交融、融合,形成如下艺术特色:

河套二人台的演唱形式

    二人台的演唱形式分硬码戏、带鞭戏和对唱三大类。硬码戏注重唱、念、做,要求表演者有较好的嗓音条件;带鞭戏则注重舞蹈表演;对唱由二人交替演唱,唱词多无人物性格,俗称“掏牙句子”。二人台的传统演出形式,有打土台儿和座腔两种:打土台儿即在大庭广众下,就地围一个圈子进行表演;打座腔属于一种自发的娱乐形式,几个人凑在一起,娱乐一番作罢。另有牌子演奏,俗称“耍牌子”,同是二人台表演艺术的组成部分。

河套二人台的音乐组成

    二人台音乐,其原始曲调多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汉族民歌,晋、陕民歌,蒙古族民歌组成,牌子曲则又吸收了许多晋剧曲牌、民间吹打乐和宗教音乐。其中,由内蒙古西部河套地区汉族民歌演变的唱腔如《打樱桃》、《压糕面》、《打后套》、《抓壮丁》等;由山西民歌演变的唱腔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珍珠倒卷帘》等;由陕西民歌演变的唱腔如《送大哥》、《十里墩》、《绣荷包》等;由蒙古族民歌演变的唱腔如《阿拉奔花》、《王爱召》等,牌子曲如《赛音戈壁》、《乌苓花》、《巴音厂汉》、《巴音杭盖》、《森吉德玛》等。其它还有河北民歌如《茉莉花》、《虞美人》等。

    二人台所吸收的晋剧曲牌有《帽子头》、《小拜门》、《小开门》等;民间吹鼓乐有《将军令》、《得胜令》以及佛曲《观音寺》、《千声佛》等。

    河套二人台的唱腔有高打低唱、低打高唱、对字儿行腔、扑梆子、闪梆子、说呱嘴等法。伴奏乐器以枚(竹笛)、四胡、扬琴为主,还有四块瓦。建国后,因学演古装戏和现代戏,套用了京剧、晋剧的打击乐与锣鼓经、在乐器方面采用了大提琴、二胡、板胡、中阮、琵琶等,以便塑造人物形象和烘托气氛。

河套二人台传统剧目的题材内容

    二人台传统剧目的题材,多以描写劳动生产,揭露旧社会黑暗、歌唱婚姻恋爱、叙述女儿情长等内容为主,另有部分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这些内容多取材于人民的现实生活之中。如脍炙人口的《走西口》一剧,它真实地记载了清代咸丰以后,因晋、陕北部遭年馑,迫使广大劳动人民背井离乡,走出口外到河套地区谋生的故事。《打后套》一剧则描写了清光绪三十年,河套地区的地商王同春与陈四因争水霸地而互相仇杀,引起了刘天佑造反一事。这次农民造反虽被清朝政府作为“匪患”镇压了下去,但刘天佑的队伍杀富济贫,博得广大穷苦百姓的支持,他们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后来河套二人台艺人把这一真实事件编成了一出叫《打后套》的小戏,广为传唱,以至现在仍尚有回音。

    在河套二人台的传统剧目中,还有几出用蒙、汉两种语言进行表演的剧目如《阿拉奔花》(汉意“十多花”)描写了蒙族青年与汉族姑娘相爱的故事,该剧以其题材内容而言,是蒙汉文化艺术融合的典范。(待续) (王治国)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2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